
一生当中,回想过去,我们有过多少次争吵?对其他人有过多少次不满呢?我想,无论是谁,都很难有个确实的数目吧?每次争吵,总认为,只要争胜了,就是对的,反之亦然。不过,仔细想想,我们争吵,是为了保护这段关系,还是,保护自己的自尊?争吵,为的,是who is right? 还是what is right?
当我们有了争执之后,我们背后可以有两个动机。一,是想要保护自己以免被痛楚和恐惧伤害的动机,而另一个,而是在这段关系上学习,让自己活得更好的动机。第一种,其实,在我们身旁随处可见,甚至乎,有时候我也是其中之一。
遇到争执的时候,保护自己的自尊方式可以分成三种。第一种是控制,第二是无尽妥协,而第三,则是什么都不理。控制,简单而言,是想要改变和控制别人的行为来保护自己的自尊。最常见的是父母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来符合自己的要求和理想。
第二种是无尽妥协,只要遇到争吵,就只想无限妥协来保有自己的关系,避免痛楚,遗憾的是,无尽妥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,反而,对方会得寸进尺,自己永远在害怕失去这段感情的恐惧里面……
第三种什么都不理,是只要一有争执,就直接不睬不理,以避免被那段关系伤害。但是,争执的结并未解,日复一日,彼此关系只会恶化,最终,形同陌路……
普通来说,一有争执,我们会自动保护自己来避免伤害,很少人会去想要从这段关系学习真正怎样应对才是正确之道。我们有时候的确没办法改变一个状况,但是,我们可以改变那个状况对我们的影响!
从一段关系和痛楚上学习,面对失去的恐惧,的确很困难,也很辛苦,但是,如果没真正去面对,我们,永远没有办法在一段关系上成长,永远活在争执的痛苦阴影当中……
(PS:我这篇网志的想法栽自Drs. Jordan and Margaret Paul的From conflict to caring。从一段关系上学习的摘要和重点有时间再分享咯!谢谢十二月的提醒,我才写了这篇网志;))
当我们有了争执之后,我们背后可以有两个动机。一,是想要保护自己以免被痛楚和恐惧伤害的动机,而另一个,而是在这段关系上学习,让自己活得更好的动机。第一种,其实,在我们身旁随处可见,甚至乎,有时候我也是其中之一。
遇到争执的时候,保护自己的自尊方式可以分成三种。第一种是控制,第二是无尽妥协,而第三,则是什么都不理。控制,简单而言,是想要改变和控制别人的行为来保护自己的自尊。最常见的是父母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来符合自己的要求和理想。
第二种是无尽妥协,只要遇到争吵,就只想无限妥协来保有自己的关系,避免痛楚,遗憾的是,无尽妥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,反而,对方会得寸进尺,自己永远在害怕失去这段感情的恐惧里面……
第三种什么都不理,是只要一有争执,就直接不睬不理,以避免被那段关系伤害。但是,争执的结并未解,日复一日,彼此关系只会恶化,最终,形同陌路……
普通来说,一有争执,我们会自动保护自己来避免伤害,很少人会去想要从这段关系学习真正怎样应对才是正确之道。我们有时候的确没办法改变一个状况,但是,我们可以改变那个状况对我们的影响!
从一段关系和痛楚上学习,面对失去的恐惧,的确很困难,也很辛苦,但是,如果没真正去面对,我们,永远没有办法在一段关系上成长,永远活在争执的痛苦阴影当中……
(PS:我这篇网志的想法栽自Drs. Jordan and Margaret Paul的From conflict to caring。从一段关系上学习的摘要和重点有时间再分享咯!谢谢十二月的提醒,我才写了这篇网志;))
4 comments:
我又和人起爭執了。。。呵呵。。。
糾紛的起因原本就是誤會。。。但現在似乎不是解釋就能完事。。。
現在就像你說的第三種,什么都不理不睬,選擇沉默。
我知道,這樣下去很可能會變成「形同陌路」的狀態。。。
盡管知道這樣下去不好,但就是想不到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。。。
我很氣,但我知道他也很氣。不想去爭論who is right,只想平息這場風波。。。
到底該怎樣妥善的解決,不懂。。。呵。。。面對事情好像只會選擇保護自己的方式。。。
那么,从这段争执当中?你学到了什么?
在一段争执当中,我们多数会有两种责任需要负,
一个是your part in setting up the conflict
第二个是how you react to the conflict.
细心关注这两点,或许并不能解决现在的争执,但是,至少可以为未来避免和解决争执有一定程度的帮助……
就是不懂怎么react..呵。。。。
我不懂确实发生了什么事情,所以无法品论。
不过,知道吗?有时候,这些生气或失望的负面情绪是我们自己找来的。
不是说我们选择了这些负面情绪,而是我们选择了创造那些负面情绪的思想!
所以,看现在彼此都有一段空段时间,或许,你可以想想,究竟是什么样的思想促使你有这些负面情绪,再加以改进。也许,在这个过程当中,你可以发现到问题的解决方案……
Post a Comment